大肠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如大肠传导失常,可出现大便质、量以及次数的异常变化,如泄泻或便秘或便脓血等。
大肠的粘膜表面由柱状上皮细胞覆盖,其中含有许多隐窝,隐窝和上皮内都有高度密集的杯状细胞,杯状细胞可分泌浓稠的粘液。由于在吸收Cl-的过程中与HCO-3交换,所以肠粘膜分泌碳酸氢盐碱性物质,使大肠液呈碱性,pH8.3~8.4。碳酸氢盐可中和食物残渣中被细菌分解所产生的酸,这样,粪便的中心呈酸性,pH约4.8,接触肠壁的粪块表面却为中性,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大肠粘液中的粘液蛋白,能保护粘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保护肠壁防止机械损伤,免遭细菌侵蚀。大肠分泌物中还含有溶菌酶、二肽酸和微量的淀粉酶, 但它们对物质的分解作用不大。大肠粘膜在吸收钠时排出钾,使钾离子从组织液中进入肠腔, 从而Na+—K+在肠腔内得到交换。
大肠的分泌主要是由食物残渣对肠壁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引起,这种作用是通过局部反射来完成,与外来神经无关。副交感神经兴奋,大肠分泌增加,同时大肠运动增强和血流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相反的变化,大肠分泌减少,运动减弱,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少。
大肠的分泌活动可能与肠激素有关。大肠粘膜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血管活性肠肽,能刺激大肠分泌,调节肠腔水电解质的转运。粘膜中的前列腺素与结肠中水和电解质的转运变化也有关,前列腺素可能是引起结肠分泌的许多刺激的中介。
大肠粘膜不仅能分泌粘液,还能分泌以下数种内分泌激素。
(1)血管活性肠肽:由D1细胞分泌,作为神经传递的介质起作用,对大肠转运水和电解质有很强的作用,能松弛肠肌,促进肠液分泌。含血管活性肠肽的神经纤维,起源于结肠粘膜下神经丛内的神经节,分布在肠壁各层。
(2)5-羟色胺:大部分存在于肠粘膜的EC细胞(亲银细胞)内,小部分存在于肌间神经丛和纵行肌中;其靶细胞是神经元和平滑肌细胞。5-羟色胺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该酶多附于细胞内面,可促使细胞内ATP形成cAMP,刺激平滑肌,调节结肠的分节活动。
(3)P物质:由亲银细胞分泌,结肠壁内肌间神经丛的纤维含有P物质,可引起肠肌收缩,给予阿托品仍不能阻止其收缩反应。P物质还能使血管扩张和肠高血糖素的释放。
(4)肠高血糖素:主要存在于肠粘膜的淋巴细胞内,与大肠的运动有关。
(5)生长抑素:由D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物质,对肠的许多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6)蛙皮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神经内,由P细胞分泌,较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都少。它能促使肠激素的释放。该激素是最先从欧洲的一种蛙的皮肤提取,故得其名。
(7)脑啡肽:主要作用于肌间神经丛和环肌,不能直接作用于肠纵肌,该激素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肠神经纤维内。
小肠主要功能是吸收,内壁充满褶皱,内表面积大 。(文章来源:lonyu.cc)
龙鱼之巅(longyu.cc)是国内专业的龙鱼水族论坛,龙鱼之巅是龙鱼-观赏鱼爱好者交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