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4159
- 精华
- 0
- 帖子
- 362
- 最后登录
- 2015-11-2
- 注册时间
- 2011-8-3
龙 鱼 秀 才
编 辑
- 龙币
- 2145
兑换福利
|
期数:《龙鱼志》第一期,
板块:手志
文章标题:浅析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图文提供:森林大帝
编辑:小凌
责任编辑:德坤
页码:第69页-第74页
《龙鱼志》销售:http://shop61809382.taobao.com/?q=%C1%FA%D3%E3%D6%BE&searcy_type=item&s_from=newHeader&source=&ssid=s5-e&search=y&initiative_id=itemz_20130109
浅析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通常,我们把以生物滤材做为载体培养硝化菌的水循环过滤系统叫做硝化系统,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对于观赏鱼的饲养是至关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养鱼先养水”,其实养水的核心就是建立及完善硝化系统,培养硝化菌。只有硝化系统完善了,才能不断地分解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防止这些有毒物质在水中的积累,只有完善稳定的硝化系统才能养出真正的好水。硝化系统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过程,其中开缸手法和鱼缸过滤系统的配置是决定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的最重要因素,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对此进行解读。
(图为:森林大帝)
鱼缸过滤系统对硝化菌的养成起决定性作用。
鱼缸过滤系统有两大基本功能:1、滤除水中的鱼便、残饵等各种有机物颗粒,以及纤维、尘埃、滤材脱落的粉末等各种无机物颗粒,使水体保持清洁透澈,减轻硝化系统的负担。2、以生物滤材做为载体培养硝化菌,将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进行氧化分解,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毒性很小的硝酸盐。
在配置过滤系统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水循环次数,一般以每小时循环5-10次为佳。
以一个500升水的鱼缸为例,最好配置每小时流量3000升以上的水泵,按照水泵标示流量的70%计算实际流量,一般比较稳妥。规定水循环的次数是为了满足硝化系统的需要,这是受硝化菌的特殊习性决定的。硝化菌漂在水中是不能工作的,必须依附于生物滤材才能生长繁殖和工作,水中的毒素是不断产生的,一个完善的硝化系统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清除掉水中的毒素,所以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水流经生物滤材才能使硝化菌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水循环系统。很多硝化系统不好的鱼缸换大功率水泵后水质变好就是这个道理,增加水循环量,是加强硝化系统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造流提高过滤效率,使鱼便产生后立刻被造浪泵产生的水流带到水泵附近滤除掉,不给异营菌在缸里大量繁殖的机会,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因此可以极大
地减轻硝化系统的负担,同时还能保持水质的清澈,可谓一举两得。
2、生物滤材的使用量至少要占鱼缸体积5-10%。
以一个500升水的鱼缸为例,至少要有25升以上的滤槽空间来放置生物滤材,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多地使用生物滤材,给硝化菌提供广阔的生长空间。生物滤材培养硝化菌的能力取决于其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生物滤材的体积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表面越粗糙的其培养硝化菌的能力就越强。
有人认为空隙越多的滤材即开孔率高的滤材培养硝化菌的效果好,并以玻璃环和陶瓷环的吸水实验来说明玻璃环的开孔率高所以吸水多,借此证明玻璃环比陶瓷环更利于培养硝化菌。这个结果是对的,但是原因并不是这样,这个实验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水的表面张力。在常压下,很多细微的空隙里的水在其表面张力作用下,几乎是不流动的,而培养硝化菌的任务还是靠其粗糙的表面来完成。陶瓷环是高温烧结的,其表面玻化严重、很光滑,所以不利于硝化菌的培养。玻璃环是低温烧结的,表面不玻化比较粗糙,所以比陶瓷环更利于培养硝化菌。
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在选择玻璃环、细菌环等陶瓷制品时应该选择体积小的、表面粗糙的;选择生化棉时应该选择密孔的;细菌屋虽然表面粗糙,但是其体积过大、表面积很小,将其砸碎了使用比整根使用的表面积大很多,更利于培养硝化菌。
过滤方面加强硝化系统的手段包括:更换大功率的水泵、更换高效滤材、增加滤材数量、加强造流、确保水流经过所有滤材,这一点相当重要,如果水流走了捷径,只流经部分滤材的话,硝化系统的功效就大打折扣了。
鱼缸过滤系统是硝化系统建立的硬件设施,开缸以及日后的水质管理,是保证硝化系统正常运转的软件手段。开缸的手法很多,在硬件设施相同的情况下开缸的手法决定了硝化系统建立的速度以及成败。
下面将简述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开缸过程,并依此为案例分析一下各种因素对于硝化系统建立和完善的作用。
开缸案例:
1、确定养殖鱼种、密度、鱼缸尺寸及过滤系统
2、设备清洁、困水
3、鱼缸加水、开泵、打氧、加温
4、下闯缸鱼
5、加硝化菌制剂
6、正常喂食、每周换水30%
7、 水质毒素检测
8、开缸成功下主鱼
这套开缸手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为基础,使用硝化菌制剂来加速硝化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以氨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数据为依据,以毒素指标检测为零做为开缸成功的标志。
案例分析:
1、确定养殖鱼种及密度是确定鱼缸尺寸及过滤系统的依据,与硝化系统的建立完善有着重要关系。合理的养殖密度是养好水和鱼的一个基础条件。怎么才算“合理”,很多前辈总结出了一个公式:“1升水养1厘米的鱼”。例如:一个100升水鱼缸可以养10条10厘米以下长度的鱼,保持这个密度就不为过。这个养殖密度是指成鱼的体型,因此要考虑到鱼长大后所需的空间来确定鱼缸尺寸。
鱼缸过滤系统按照水循环次数每小时循环5-10次、生物滤材使用量占鱼缸体积5-10%的比例来配置。成品缸一般过滤较弱,可以采用换大功率水泵,增加内置或外置过滤器来加强。
2、关于闯缸鱼。闯缸鱼的作用是制造垃圾(鱼便)产生“氨”,为硝化菌提供食物。与闯缸鱼开缸法对应的是死鱼开缸法,是把死鱼或者海鲜花哈肉放在过滤里,使其腐败产生“氨”,为硝化菌提供食物。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开缸方法的优劣:
新开缸的水里各种菌的含量都较少,此时如果放入死鱼极易引起爆菌混水,这是因为鱼死后体内的腐生菌开始大量繁殖引起鱼体的腐败,鱼体本身含蛋白质高达15-20%、含脂肪1-10%以及大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连同死鱼体内的大量腐生菌一起加入到鱼缸里,如此大量有机物的加入必然引发鱼缸里暴菌,使水质浑浊。使用闯缸鱼开缸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因为闯缸鱼产生的有机物废弃物主要是鱼便,而鱼便的营养成分极低,其中3/4为水,仅存2-3%的蛋白质和极少的未消化的残存食物,所以不易引发爆菌混水,如果控制得当,闯缸鱼开缸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清水状态。
爆菌混水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氨指标超高,死鱼开缸法一般会达到5mg/L以上,这种毒素指标的水质是很容易死鱼的。过度繁殖的异营菌会和硝化菌争夺缸内有限的资源,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堆积的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的做法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闯缸鱼开缸法氨指标一般会在1mg/L以下,这种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更适合硝化菌生存,开缸速度快也更容易保持水质清澈。
3、关于硝化菌制剂的使用。自然开缸法是不添加硝化菌的,完全依靠水体里自然存在的硝化菌慢慢繁殖。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硝化系统建立较慢,一般需要30-45天才可以完善。现在比较流行使用硝化菌制剂来加速开缸,有资料表明使用硝化菌开缸比自然开缸法的速度要快很多。
硝化菌是由亚硝酸菌属和硝酸菌属构成,亚硝酸菌负责氧化分解氨,将其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菌负责把亚硝酸盐分解为硝酸盐。硝化菌虽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水域,但要想将它制成制剂却极为不易。在所有微生物制剂中硝化菌制剂的生产最为困难,是因为硝化菌无法形成内孢子而达到真正的休眠状态,而只能以假休眠状态存在,尽管假休眠状态下菌株的代谢作用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但仍需要进行有氧呼吸,若保存环境缺乏氧气,假休眠状态下的菌种仍无法长久保存,这是制造硝化细菌制剂所面临的最大技术瓶颈。
选用硝化菌制剂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日期,干粉硝化菌是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将硝化菌干燥后分散于粉状基质中制成的,故保存时间较长可以1-2年。液体硝化菌保存时间短,最好选用半年之内生产的。硝化菌制剂在生产时,菌液里不能含有任何能引起异营菌分解的有机物,否则瓶封中的空气将很快被耗绝,而形成厌气状态,这就是有的硝化菌会臭的原因,这种臭硝化菌里实际已无硝化菌,而是已经腐败了的高浓度营养液,这样的东西倒鱼缸里,会使鱼缸的水富营养化,细菌会疯长,俗称“爆菌”,所以水会极度混浊。硝化菌的添加对于快速建立硝化系统是很有帮助的,开缸成功后硝化菌已经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理论上讲不再需要定期添加了。
4、关于喂食和换水。开缸养水期间应该正常喂食,以便使闯缸鱼产生足够的垃圾来培养硝化菌,每天1-2次的喂食频率,每次七分饱即可。开缸期间有人提出不换水或者尽量少换水,目的是怕换水后降低了氨的浓度,减少了硝化菌的口粮。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在开缸期间只要检测到有氨的存在,就说明硝化系统还没有完善,硝化菌还没有能力把所有的氨分解掉,因此不用担心硝化菌的食物问题。开缸期间不换水最大的问题是毒素不能被稀释,只能依靠硝化菌慢慢地分解,从而延长了开缸时间。开缸期间正常的换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稀释毒素,达到氨的合理平衡的供给,减少开缸时间,更易保存好水质。
5、关于水质毒素检测。传统的开缸方法主要是以经验或闯缸鱼、试水鱼的表现来判断水质的好坏,开缸是否成功。很多人开缸一周看到水清了,闯缸鱼也很活泼,就认为硝化系统完善了,下主鱼后不久,就出现病患或者死亡,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究其原因是因为“新缸综合症”在作怪。在开缸一周至一个月这个期间内,由于硝化系统不完善,硝化菌不能完全分解掉水中的毒素,所以会造成鱼的中毒死亡,如果开缸手法不正确,使氨毒积累过多,那么死鱼就更是家常便饭了。所以在开缸过程中必须要控制氨的含量,通过前面所述的各种方法尽量降低氨的含量才是关键水清与硝化菌没有必然关系,大量的试验证明在水很清的状态下,仍能检测到高
浓度的氨和亚硝酸盐,因此不能以水清作为硝化系统建立的依据。使用氨和亚硝酸盐检测试剂进行水质毒素检测是非常科学直观的方法,可以让整个开缸过程变得透明和可控,以氨和亚硝酸盐检测数据为零作为开缸成功的标志,此时再下主鱼成功率相当高。
氨和亚硝酸盐检测液的图片:
综上所述,硝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强大的过滤系统、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硝化菌制剂的合理使用、以及科学的水质毒素检测等要素是硝化系统建立完善的基础与核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