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龙,风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在我们的缸里往往是龙虎相伴,虎鱼不管品相如何,只要明起来,总能让主人欣喜。然而事实是多数虎都窝在角落,黑不溜秋,不留神真发现不了它,以印尼虎居多。为了探讨如何让印尼虎变明,这种明是长明,这种明是适应环境之后,胆子变大,而且相对稳定的明,这也是大家追求的明法。我折腾了一番(做了几个试验),现在实验做完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过程和结果,也许其中一种办法就适合你,灵不灵,管不管用,尽可一试,不吹牛,不打包票。 解决问题,先要分析问题,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目前,印尼虎不明比较流行的说法有: 1.基因论:认为明虎由基因决定的,天生就不会黑,黑的后天怎么都难明。 很多朋友说印尼的黑明是受基因决定的,我觉得印尼虎作为一个物种,如果是否真的存在明虎基因?若存在,那么有的虎为什么在这个缸里长明,在另一个缸里就明不起来呢??? 若不存在,那在那里都会明的虎又怎么解释??? 我个人觉得也许长明基因真的存在,但能携带长明基因的印尼虎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能买到缸,养到手的机会跟中彩票几率差不多了吧?至少比龙殿活动得奖的几率要低。真的怕印尼虎不能长明,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养印尼虎~~~~如果要养,我们一般的鱼友更应该另辟蹊径去摸索一条明虎的路子,而不是想着去买一条所谓的基因好的明虎,太难遇到,而且价格也会比较高。当然要有较真的非要说,我就用市场价买了条基因好的,长明的虎,那我恭喜你,这是幸运和运气,但这绝不是本事。 2.性格论:有人说虎胆子小,因为害怕变黑 我从若干条(这个若干基数比较大)虎鱼里选出了5条从运输到入缸一周后,一直都明的没有朋友的虎,扔到另一个鱼缸,这个鱼缸里有原来养定的3条明虎,一夜之后,发现后入的5条虎有4条都变黑了,原来缸的3条虎也变黑了,只有一条始终明(也许它带有长明基因?)原来巡游的虎躲在角落不出来游动了,后入的虎,只有明的在游动,其它的都躲在角落。除了环境变化,虎鱼胆子小从这个小实验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证实。 3.水质论:水质不适宜导致状态不好,变黑。 毋庸置疑不管养什么鱼水质是第一位,我缸里龙,魟状态都非常好,为什么虎鱼还是不能明???可见水质不是明不明的关键。 4.光线背景论:虎鱼对光线和背景不适宜导致变黑。 这有一定的依据,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会根据环境来改变自己的颜色,虎鱼是夜行鱼,光线暗时往往状态比光线强的时候好,在鱼缸里,因为环境的变化导致虎鱼的明暗变化是符合科学的。 5.饥饱论:因为太饥饿或吃的太饱导致变黑。有些印尼吃食的时候会变色,饿了甚至颜色更加鲜艳。但是鱼要活着就不能不吃食,要让正常生长就不能总让挨饿吧~~~~因此为了追求明而在食物上做文章,个人觉得不可取。 针对的对策: 1.训胆:胆量是可以练的。人如此,鱼也如此。要让虎明,就要让它不怕。 2.环境适应或者环境创造:水质、光线、背景这些东西是人可以改变的,如果你想快点让虎变明,可以创造一个它适应的环境。如果你不想动环境就要让虎适应你的环境,适应是一定能适应的,道理就跟经常抽烟的人到机场或车站抽烟区绝对不觉得烟呛,但不抽烟、不闻烟的人进去往往就受不了。这个过程往往比较长,也是虎在一个缸里养久了,有一天忽然变明的原因之一。 具体的方法: 练胆: 1.混养足够数量大鱼让虎鱼动起来,慢慢的让它变得不害怕。或者把虎鱼隔离到一个小空间,加一条大鱼,让它逐步适应,慢慢增大空间直至全缸。 2.喂食前,有意识的开灯,在虎鱼吃食的时候,有意识的挥手,轻敲鱼缸等等,让它胆子变大。 3.多条虎鱼混养,有一些弱势的经常挨打,谁天天挨打状态也不会好,可以将强势的先隔离或挪缸,给强势鱼和弱势鱼分别安排几条便宜的体型合适的饲料鱼当沙包 4.极限训练,用个大网或者带眼的框将鱼关进去,来来回回在缸里溜达溜达,坚持几天,多数都会明 适应环境: 1.虎鱼进缸后,连续多天通宵开灯,让它黑白颠倒,对光线环境变化不再敏感 2.背景和缸底有条件的换成白色,白色反光比较好,刺激虎鱼对明亮状态的适应 3.规律换水,喂食,让它养成习惯 4.极限法:从缸里倒到另一个容器(装原缸水)一段时间后倒回缸里,来回若干次(每次间隔最少1天,连续多天),让它彻底对环境变得无所谓。 以上的方法如果你都实验过,你的虎就算不能长明,状态也一定会比原来好。如果始终如焦炭一般,那么恭喜你,你得到的这条虎也许带的是长黑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