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在天然的环境里,是属于上层水域的鱼类,终日不断搜寻掉落水面的昆虫、小动物或岸边的鱼、虾,几乎没有向下寻找食物的习惯,且它们的水域环境是属于黑水区,透光性更低,因此在天然环境中几乎不会由掉眼的情形产生。 在龙鱼繁殖池,或近来流行的池塘饲养龙鱼这一类饲养模式中,也不会有掉眼的情形发生。通常饲养龙鱼的鱼缸,其可视面可分前、后、左、右与上面,共5个可视面,如果没有铺设底砂,则要再加上一个反射可视面。而鱼缸的摆设位置,通常会少掉后面,或左、右其中一边,而上面通常会加上压盖玻璃,仅留一个喂食孔,以防止龙鱼跳出鱼缸。由于位在上面的玻璃上盖容易蒙尘,透过玻璃往上便是天花板,景物单调,吸引不了龙鱼向上探看的欲望,只有在要投喂饵料时,龙鱼才会在投饵孔下方盘旋凝视,等待食物下投,因此向上看的机会,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 绝大多数的时间,龙鱼是在前或左、右边游动巡视,注意会动的东西,例如其他家庭宠物,如猫、狗在地板走动,或是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它的注意,久而久之,日积月累的习惯使然,眼睛便逐渐向下倾斜,并造成上眼窝脂肪堆积的生理现象,开刀挖除眼窝脂肪,需冒相当风险。 掉眼:龙鱼界对于龙鱼掉眼的讨论由来已久,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最近在论坛里有五六位龙友轻微掉眼的龙鱼,经过光线调整,掉眼得到了彻底恢复。因此增加了我对于这种观念的信心。 掉眼产生的原因:光线是造成龙鱼掉眼的主要原因。光线强弱不均是造成龙鱼掉眼的罪魁祸首。动物的眼睛有“趋光”和“羞光”两重性。由于生存的需要,近水面猎物在眼中的成像刺激,造就了龙鱼追逐上方活动景物的本能,这就是眼睛的“趋光性”。由于突然的强光刺激,龙鱼眼睛瞬间产生回避光线的自然反应,这是眼睛的“羞光性”。为什么水族箱里生活的龙鱼容易产生掉眼呢!因为在水族箱里如果光照强度过大,超出了龙鱼眼睛的承受能力,龙鱼就会因为长期的“羞光”造成调节机能的疲劳从而造成掉眼。另外有些使用水中灯的水族箱因为光照强度不均衡,造成水族箱里有明亮区域和阴暗区域,这种光线强弱不均同样会造成龙鱼眼睛调节机能的疲劳,促成掉眼的发生。处理方法:本着刨除诱因的则。(1)、合理选择灯光的强度,减少强光对龙鱼眼睛的刺激。通常龙鱼不需要太强的光照强度。一般1.5米缸40瓦,1.8米缸60瓦,2.0米缸80瓦比较合适。合理利用龙鱼眼睛的“趋光性”。(2)、尽量保持缸内光线强度的一致性,有利于减少龙鱼视觉调节机能的疲劳,对于防止掉眼是十分有利的。(3)、保持缸外环境的相对稳定,鱼缸内外光线强度不能有太大反差。(4)、保持合理的开关灯顺序,先开室内灯,再开鱼缸灯,先关鱼缸灯,再关室内灯,给龙鱼的眼睛以充足的调节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突然开关灯,最好用定时开关控制,定时开关灯。(5)、合理使用水中灯。使用水中灯时可以在水族箱内部上侧增加一盏上部灯配合使用,以确保水族箱内光线强度的一致性。 龙鱼掉眼 是指龙鱼的眼珠上半部突出眼眶,呈向下观望的形态。
经常发生于单侧。
发生掉眼的成因,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种:
“脂肪说”:持此观点者认为,是眼部脂肪积累,多余脂肪将眼珠上部“挤推”出眼眶,导致掉眼。
“下视、觅食说”:持此观点者认为,经常投喂沉底饵食,或缸内有底层活泼类鱼种,导致龙鱼经常缸底觅食、或经常下视导致掉眼。
“缸底反光镜像说”:持此观点者认为,是缸底反光原因,导致龙鱼掉眼。
“光源说”:持此观点者认为,是缸内、缸外的光源位置、光线强度,导致龙鱼掉眼.关于“脂肪说”:有几位做过掉眼手术的玩友均提到过,眼眶内并无原想象的那么多、足以能够将眼珠“挤推”出眼眶的脂肪组织。且术后不久,因潜水灯位置未及时调整的原因,重新掉眼。
关于“下视、觅食说”:同种情况下,有掉眼鱼、也有未发生掉眼鱼。
关于“缸底反光镜像说”:一个简单实验表明了该假说不成立。将头部浸入鱼缸水面以内,睁眼观察,缸底并无镜面效果。关于“遗传说”:边打字边想起来,还有这样一种假说。目前并无权威渔场认可此种说法。
关于“光源说”:此种假说目前得到较多鱼友认可,并基于此假说,进行龙鱼掉眼预防。
预防远比治疗重要的多。
那么,光源、光线,是怎样导致龙鱼形成掉眼的呢?
这里需要提到龙鱼对于光线的两个小特性:
1、避光性
2、趋光性
避光性,
我们知道,有些动物是通过调整瞳孔的收缩与放大来适应光线,比如猫科动物,夜间瞳孔打开,大黑眼珠炯炯有神;中午强光下,收缩为一条窄缝。这也是避光性的一种适应。
观察龙鱼的避光性也很简单,夜间在不开室内灯的情况下,突然打开缸内灯,可以看到,龙鱼立即掉眼。它不像人类有眼睑可以闭合,所以通过调节眼珠向下,来避光。
所谓避光性,就是指龙鱼在相对强的光线照射下,会通过调解眼球,避开强光。
趋光性,
趋光性最为大家熟悉的例子就是“飞蛾扑火”。
龙鱼在夜间,漆黑一片时,对于相对微弱的光源,表现为注意、趋光。
所以,龙缸通常会配备一盏LED小夜灯,一来提供微弱光源,防止受混养鱼的惊吓导致龙鱼撞缸掉鳞受伤,二来夜间时间利用趋光性使龙鱼“上视”。
所谓趋光性,就是指龙鱼在四周黑暗时,虽相对较弱的光源表现为注视。
了解了避光性、趋光性,
并利用这些对掉眼进行预防以及治疗的方法,大致有几种: 1、 封缸
使用不透光材料将鱼缸四周围住,仅留顶部自然光,或一根灯管、或原小夜灯长明。
2、浴缸暂养
将龙鱼放入浴缸或类似的四周不透光容器内暂养。
1、2这两种方法,
事实上是在模拟池塘或者河流态。
共同点就是四周无光源,仅上部有光。利用龙鱼的趋光性来进行眼球调节。
3、降低水位
降低水位后,龙鱼上下活动空间减少,来自于缸盖的灯光与水面距离变远,光源刺激降低。
4、调节缸内外光源位置
a、阳光透窗可照射到鱼缸的,白天拉窗帘;
b、原所有灯管长明“烤鱼”的,减少照明灯管数,减少照射时间长度;
c、潜水灯位置定期进行更换;
3、4这两种办法,
是降低避光性、人为创造趋光性。
d、卸掉灯口的白炽灯泡,内装小青蛙或其他能吸引龙鱼注意的、且能存活的小生物,吊装在水面(要既能吸引龙鱼注意,但又不至于被龙鱼破坏),吸引龙鱼注意力,促使龙目经常上视;
e、水面漂浮乒乓球等(基本无用,不能有效地吸引龙鱼注意力并保持),聊胜于无。 2、 d、e两种小办法,
是吸引龙鱼注意力。
我自己使用的方法,
1、避免白天日光直射进缸,拉窗帘是必须的;
2、自加一根顶灯,位置在缸顶靠墙一侧,白天也长明,平衡缸内外光线,以免缸外光线强于缸内。
3、夜间LED小夜灯长明。
龙鱼掉眼,
是有先兆的。
一旦发现鱼有侧游现象,
那就要注意了,
掉眼,即将出现。
首先该做的就是赶紧调整光源。
关于龙鱼掉眼,最后的一句话,
也是很重要的一句话:
“预防重于治疗”! |